回忆儿时的自己,最大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师,觉得老师的本事最大。这些年,在教师的岗位中拼搏已深知老师的不易。当我走进一家又一家的学生家中时,才悟知家长的不易。 近几年学校都开展了家访活动,这让久居校园的我们真实的深入学生家庭,与孩子家长面对面,促膝长谈。历经这几次的家访,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更是家校合力的重要举措。 上周,家访到大浦洋懿家。小洋懿,个子小小的,脸蛋有点婴儿肥,脑袋挺灵活的一个孩子,可是上课一点儿都坐不住,总会找点小事让自己动动。每次看到他满脸满手脏兮兮时我就忍不住的想要批评他,这时的他撅着小嘴,耸拉着肩膀,手放两边地站着摇晃不停。看似认识到了错误,其实转背还是我行我素,所以每次他的考试成绩也不稳定,认真听题时能考90分,不认真听题时就考30多分,把我急得不行。之前,也一直有跟他的父母都聊过他的一些情况,所以妈妈放弃了外地的打工回家来管教他的学习与生活。妈妈回来管教后的效果很明显,小洋懿的周末作业每周都受到了表扬,字迹也工整了许多。我瞬间感觉到“孺子可教也”。 去的路上,提前联系了洋懿妈妈。下车后,一位穿着陈旧的防晒衣,带着草帽,皮肤黝黑的妇人牵着个孩子向我走过来,直到叫我“蒋老师”,我才确认是懿妈妈。我猛然的一阵心酸。她带着我去小超市,说给我买一瓶水,我努力地推却,但她依然买了。随后,她用三轮电动车载着我和她的小女儿回家去。沿途的农田,乡村小路一片寂静、安宁。 到了洋懿家,懿妈妈让我进里屋坐,拿出昨天在集市上买的荔枝、香瓜、桃子、青提热情地招待我。她告诉我,周日懿崽回学校前特地叮嘱她:“妈妈,星期二我蒋老师会来我们家,你一定要记得啊!”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没想到平时并不很受老师表扬的他居然把我放在心里,我暗自愧疚。我们聊起了洋懿各方面的表现情况,从他在学校里的课堂表现、作业、课余活动、生活自理等到家里的各种表现。我没有以“告状”的形式去诉说洋懿的种种问题,因为我明白家访工作常“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我努力地去寻找洋懿的闪光点。他喜欢劳动,每周五都会主动地和值日生们一起打扫教室,他总是会把书写皮贴洗得干干净净。他认真听课时的思维很灵活,会说出让老师惊喜的答案。他很有爱心,晚自习时我3岁多的儿子在教室里玩时没有点心吃,他会主动把自己的那份让给我的儿子吃。他认真时抄写的生字很漂亮。从他身上我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我把这些都说给了懿妈妈听,从懿妈妈的眼睛里我看到了惊喜。她不断地回问,“是吗?是吗?好像他有时在家里也还好哦,还能带着妹妹玩一玩,什么都让着妹妹…”或许,她也正在回忆自己儿子的种种闪光点。 我们聊了近一个小时,懿妈妈不断地劝我吃水果,说等她把稻谷卖了钱就一定把预交学费转给我。看着眼前的水果,我的脑海里就浮现着她们骑着三轮车去集市赶集买水果来招待老师的情景。省吃俭用的家庭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对于她们来说真不是一件轻松地事。我告诉自己:“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要对班上每一个孩子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关注,多一点关爱,努力的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做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同时又给自己加了一些砝码,尽我所能的让孩子进步,让家长看到希望,不敢有太多的承诺,我就踏踏实实的做就足够了。”临走时,懿妈妈去地里摘了很多自己种的蔬菜送给我,然后又骑着三轮车送我到车站。车子开动时,望着她们在崎岖不平的路上远去的背影,我的心里又一阵酸楚。 一次简单的家访,走进她们的家庭,走进孩子和家长的心中,让我对孩子的教育目标更明确,让我对家长有了更多的敬佩,同时也让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洗涤。走进一家又一家,叹息着、感慨着、感动着…… 有一种爱叫责任,有一种爱叫职责。孩子们把你们的手放在老师的手心里,放心吧,老师将牵着你们的手努力的往前走,不离不弃!
(图文:蒋琳)
|